何成素:心怀“匠心” 以心“践行”
作者:陆玮       时间:2025-07-23  
【字体:

何成素授课现场(赵溪莹 摄)

在昆仑集团所属昆明福宜高速公路建设现场,总能看到一个头顶安全帽、专注于施工质量检测的身影——项目质量监督部经理何成素。这位参与过8条高速公路建设的“老路桥”,用20年光阴从技术员成长为建设骨干,以5项发明专利和十余项省部级荣誉,在云岭大地留下当代交通建设者的生动注脚。

铁面守护“零缺陷”。2004年,从学校毕业的何成素怀揣梦想进入中国铁建,一头扎进工程技术领域,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,投身于高速公路建设实战。一路走来,崇山峻岭间的足迹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,见证了他从“行业新兵”到“质量专家”的转变,也磨砺出他对“坚守工程质量”的拳拳初心。

2023年,福宜高速项目某施工标段T梁在检测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未达预期,责令停止梁场施工后,何成素带领建设管理团队进行了全面系统排查,通过反复试验深入剖析原因,并重新实施首件工程。经过一个多月的问题查找、处理,最终将钢筋保护层验收合格率提升至100%。看到抽检数据后,何成素仍然不放心,要求监理、中心试验室进行三方验证,最终确认合格,才慎重地签上了“同意”。项目管理上,他以严格著称,经常对“毫米间”的问题反复较真。因此,施工人员们背后都称呼他为“铁面判官”。“质量管控没有99分,要么零缺陷,要么全盘否定。”听到同事如此称呼自己,何成素依然坚持自己的质量原则。

锻造“质量铁军”。“监理水平决定工程品质上限。”福宜高速项目桥隧比高达72.9%,施工难度大;上场初期,监理单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,管理难度大。为此,何成素组织开展多次业务培训,狠抓监理队伍建设:每季度组织“应知能力闭卷考”,累计考核监理人员312人次,先后淘汰考核结果不合格、业务能力不达标的人员23名;同时,通过监理知识竞赛、监理内业资料评比等活动,提升监理人员综合素质。在他的推动下,福宜高速项目形成了考核上岗、过程评估、结果导向的监理人员工作机制,有效提高了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,对充分发挥监理作用,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创新攻坚破解质量通病。翻开何成素的工作笔记,扉页上写着“创新是破解建设难题的金钥匙,质量管控必须下‘绣花功夫’!”这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
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创新,何成素主导编制了《福宜高速项目建设示范图册》,细化了36项质量管理标准化措施,新增23项“五小”微改微创成果,其中15项高于同行业水平,成为福宜项目的“技术宝典”。面对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和隐患问题,他带领团队成立5个QC攻关小组,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,形成18项创新成果。其中,“一种组合式固定钢拱架连接板焊接定位装置”等2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;“降低大悬臂盖梁锚下预应力损失率”等4项成果获得国家行业级荣誉;10项成果获得省级荣誉;2项成果获得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级优秀成果奖荣誉。  

建设一线的“质量先锋”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何成素号召质量监督岗全体党员“带牌上岗”,主动“亮身份、亮职责、查隐患”。针对全线6座特大桥梁、2座特长隧道实施“一工点一档案”动态管理,正确引导、规范一线员工的施工行为,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。通过高标准、常态化规范施工,保证了工程质量一次性抽检全部合格,真正做到“关键岗位有党员、困难面前有党员”。

站在自己参与建设的第8条高速公路上,何成素目光坚定,他说:“质量追求永无止境,我们要建就建百年工程!”


分享到